基础教研室: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记录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7:06    发布者:ys

8月11日,在院系领导的领学下,基础教研室通过学习20个“共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深入领会相关精神。通过认真学习,查找不足,改进提高。

下面老师们就其中的“共性问题”谈了个人的心得体会。

乔素娟:

如何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质量目标、基本规格?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也是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以教学研究和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质量工程和学风建设抓手,建立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联动机制,全面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该制定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首先统一思想,树立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它关注的是为“人类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弘扬和发展。因而其培养目标不是传统的学科学术本位的,而是对接现实,以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劳动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它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强调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强调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就业竞争能力,具备更高的适应社会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即生活和生存力,培养的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在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办学三原则,即以最大限度经济建设的需求作为最高办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

2.面向社会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质量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培养方案,因此,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培养方案的重点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专业特点,确立好几个课程群和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刘珂: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1.德育课程体现“一以贯之”。依据小学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等德育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有针对性地规划各学段德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构建不同学段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德育课程体系。从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经济追求、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九个方面,细化每门德育课程的要点提示。坚持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采取考试、谈话法、观察法、描述性评语、活动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更为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科课程强调“二者兼顾”。突出教育的整体德育功能和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提炼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丰富德育载体,实现全科育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根据课程属性,归纳出每门课程的德育特点、德育范畴,明确各学科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分别提供3-5个德育评价案例,附有具体的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力求“三个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贯穿干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挖掘文化资源,融合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要求,分学段设定课程目标。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分别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重点。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组织学生定期参观交流、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实践课程引领“四方之志”。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归纳出仪式活动、亲子活动、团队活动。计团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学校节会活动等活动类型。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晶晶:

如何加强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开展一系列学风建设工作,如优良学风班级评选、把学习作为班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开展宿舍评选、晚自习制度、严格考试纪律等打造优良学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学业、考研等各类规划;加强学生成长过程监控,利用“指点天下”进行大数据分析,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数据分析,注重利用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或修订教育教学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提升学生从业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多举措并行,师生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学风建设上,要继续提升学生学习的后勤保障,强调文体活动与学习的关联性,增加大师大家学术报告,完善学风管理顶层规划,严格学生学风管理。

魏玮: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多数教师有非常强的理论知识,但在授课水平“还有待提升,如果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进行改革创新,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在专业课中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以最简洁的知识点引出丰富的信息,把教学变成一种求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提升其专业素养,在自身对专业课理解的基础上加人思政元素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积累相关素材,一想到跟所上课程相关的好的思政内容就马上记录下来。零散的积累往往还达不到要求,教师还需系统学习领悟各类文件精神,把其中的原理都吃话,深人浅出地讲解出来。

此外,专业课老师还可以和辅导员,思政课老师联合起来形成教学团队,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被认为是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高校举办的科技节、文艺节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娱乐活动,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演讲赛解论赛则能让同学们发挥自身所长,相互交流学习,演讲、辩论的同学对所学特定主题有深人的理解,还通过舞台,用他们所表达的积极观点影响台下的同学;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则能培养同学的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提高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3.学校的体制保障

学校层面要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与此相对应,学院也要成立课程思政小组,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的方案,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注重针对性、口操作性,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针对方案的实施情况。每年进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把课程思政与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热情。同时,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划拨专项经费,构建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李富莉:

如何加强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1.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广大教师应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 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 会进步为己任,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努力成为为人民 服务践履笃行的典范。

2.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广大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提倡教师团结 合作、协力攻关的团队精神;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遵守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 影响和培养学生。

3.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学校在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 在的不足,重点查找教师在政治思想、教育观念、组织纪律、工作态度、廉洁从教等方面存在 的突出问题。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现象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违 反师德师风规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4.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研究和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 制,将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有机结合,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 章制度,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祁军伟: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新乡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乘着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中洛新“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聚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和学科提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胡晓瑛: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条件来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与之相适应,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工作永恒的重点。再宏伟的目标,再好的方案,都要靠人来实施,也就是说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的引领是关键。教师底蕴,教学才有底气,学生才有灵气。师资队伍建设无非是数量、结构、素质和作风的建设。在数量和结构方面,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是旗帜性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二是有实践背景和经验专长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师的补充;三是为了全面提升学院现有教师的从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治学能力,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全院教师能力提升的计划。把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高级职称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把“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作为现有师资队伍提升的重点取向;制定教师外出培训、到企业锻炼等具体措施;作风建设方面,将职业道德的要求显性化、数量化,并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聘任的的重要条件,促进教师工作作风和教风的提升。

2.制度规范管理,管理保证质量

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有关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有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急需补充,如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重点突出“理论课程教学实践化,实践课程教学动手化”的要求;制定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多元化考核制度与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等;细化学风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办法。其次,探讨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将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地纳入到教师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从而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把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技能大赛等指标纳入到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第三,充实和稳定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质量全程管理的落实者,是发挥制度有效性的保证,要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办法》,以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宋丙丽

如何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结合教学活动,是当下各科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来完成的任务。作为一个教授三笔字和书法的教师,我想谈谈我的想法。三笔字是所有师范生的必修课,而对于高校书法教学课程的构建来说,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需要体现对学生艺术情操与审美趣味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在书法教学的素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结合书法教学的课程内容来完成德育的渗透,以此来体现课程思政与书法教学的默契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书法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在具体的高校书法教学课堂开展中不能够仅仅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书法技法形式传授的单一重视,从而忽视了书法教学素材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就需要书法教师重新定义所选择的书法教学素材,提前做好准备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