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概况
美术学院简介

美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学院现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四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讲师37人,博士22人,在读博士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9%。有16个教学实训工作室、14个专业创作研究工作室;有专业图书5000余册,艺术名家高仿画50余幅。

学院以转型发展为基点,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强化师资培养,构建和完善实践化、创新化的人才知识架构,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强、极富创意思维的特色人才。2016年艺术学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美术学学科被确定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整合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动画专业资源,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团队现有成员19人,形成以4名教授、6名副教授为学术引领,11名讲师为科研骨干的梯队结构,其中博士10人,硕士9人。团队聚焦区域科技需求与艺术科技前沿,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项,地厅级项目7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EI等共计论文17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获国家专利授权7项,指导学生在国家级专业赛事中获奖20余项,实现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未来发展将以硕士点建设为核心目标,实施创新战略,构建艺术与科技交叉研究体系,推进数字艺术、智能设计等新兴领域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为地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学院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均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认可。其中2017届、2018届、2019届的毕业生作品展,在平原博物院的展出期间,累计吸引了超过5万人次的参观者,充分展现了学院在艺术教育和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及深远影响力。

2024年美术学院应邀参加第六届河南省教育装备博览会暨高等学校成果展受邀参加河南省高校成果博览会,展示了学院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荣获“产教融合示范学院”等多项荣誉,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评价。

学院聘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先生为特聘教授,成立“侯德昌书画研究院”。学院先后邀请陈平先生、冯民生先生、郑岱先生、甘小二先生、孔千先生、孙智强先生、穆家善先生、黄信景先生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学生先后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第15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优秀奖4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第十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第二届“小蝌蚪”全国动漫大赛插画绘本单元二等奖1项;第四届“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24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考研率也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继续深造,这些学生被录取的院校涵盖了四川美术学院、郑州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重点专业院校。

教师20余人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柏林当代艺术博览会等重要展示,先后有97人次入选获奖。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郭长亮、李治老师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梁卫锋、郭长亮、李治分别入选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

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实施的就业跟踪调查方案显示,在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指标上,如“毕业生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态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招聘毕业生的持续度”等方面,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达到了97%以上。

长期以来,美术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自1997年建系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19839余人。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高水平学院砥砺前行。